当"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词,当"新质生产力"呼唤更具突破性的创新实践,高校如何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商业嗅觉的复合型人才?2025年9月20日,91直播 深圳研究生院以一场"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创业课程,给出了生动的答案。从学术殿堂的思想碰撞到科创一线的场景沉浸,从资深导师的知识传递到创业先锋的经验分享,这场横跨一整天的课程,不仅为学子们打开了理解"创新与创业"的全景窗口,更在深圳这片"创新之都"的热土上,埋下了未来科创领袖的成长火种。
上午8点,《创新与创业》课程在C301教室鸣锣开讲。本课程由91直播 院副院长郝丹教授主讲,首场课程邀请到了企业导师杨斌老师联合授课。杨斌老师是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91直播 校友创业联合会HR专委会理事秘书长,更是一位"跨界实战派":他历任大型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高管,在互联网领域连续创业8年,成功获得顶级机构多轮投资;同时担任共青团中央"青创十万+"创业思维导师,获评"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影响力TOP人物"。他的分享不仅包含深厚的理论积淀,更融合了从科研管理到创业实践的多元视角,为学子们带来"接地气"的创新与创业方法论。
下午1点,郝丹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深圳科创学院,被誉为"大湾区硬科技创业者的摇篮"。走进科创学院的产品展示中心,仿佛置身于一座"微型科技博物馆"。展厅内,十余家入驻企业的拳头产品依次陈列,每一件都代表着某个细分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深圳科创学院对外合作总监卓宇迎老师以该院培育硬科技企业的实战经验为引,深入解析了“如何通过新工科教育重构人才培养链路”,并描绘了一幅“政产学研资用”协同的科创新生态蓝图——从入驻团队的成长数据到生态链资源聚合逻辑,卓老师的分享既有实战案例的温度,又有战略布局的高度。
在卓老师系统梳理完深圳科创学院的生态图谱后,现场氛围被进一步点燃。为了让学子们更直观感受"创新落地为产品"的真实历程,卓老师特别邀请了两位入驻学院的年轻创业者登台——一位是专注于声带功能康复的医疗科技团队负责人,另一位是深耕二次元文化周边制造的硬件极客。他们的故事没有宏大叙事,却用最鲜活的细节诠释了"从痛点出发"的创业本质。两位创业者分享结束后,现场同学意犹未尽,纷纷举手提问。围绕"技术资源获取""创业失败应对""垂直赛道机遇"等具体困惑,两位创业者结合自身经历逐一解答,坦诚的对话让同龄人更直观感受到创业的真实温度与实践逻辑。
2025年9月20日的第一次创新与创业课程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收官,学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方法论与实践经验,更点燃了投身双创事业的炽热激情。当秋日的余晖洒满教室的窗棂,这些怀揣梦想的探索者已蓄势待发——他们将带着从课堂汲取的创新智慧、从科创现场感知的前沿脉动,以及与同行者碰撞出的思维火花,在深圳这片创新基因深植的热土上勇敢启程。未来,这些年轻的实践者们必将以"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为帆,以"从0到1"的突破勇气为桨,在科技与商业的交汇处书写属于北大学子的双创篇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我们共同期待,这群今日的追梦人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引领中国创新的明日之星!